服务热线 028-85558669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热烈祝贺由我司承建的红星路157号项目深基坑施工阶段顺利完工

发布2021-3-23
浏览量1578

 热烈祝贺由我司承建的红星路157号项目深基坑施工阶段顺利完工

    日前,由我司承建的红星路157号项目深基坑施工阶段已顺利完工,这标志着项目土方、支撑工程已完满结束,主体结构工程正式开始。

    红星路二段157号商业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位于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与武城大道交岔口东北角,紧邻地铁3号、4号线,项目占地面积8231.21m²,总建筑面积约88608.23m²。该项目由办公楼和四合院组成,塔楼地上35层地下四层,地上使用功能为办公;四合院,地上两层地下四层,使用功能主要为地下车库、设备房及商业,负四层局部为人防区域。

       红星路157号基坑采用支护桩(含地铁通道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三层)结构进行支护,辅助以钢立柱和钢筋混凝土围檩、超前支护微型钢管桩等项目。施工过程面临四大难题:施工周期长。该基坑施工工期为420天,将近跨越两个自然年,作为基坑支护工程来说,算是“年龄”偏大的工程;基坑深度大。该基坑设四层地下室,**开挖深度可达22.2米;变形要求高,社会影响大。基坑地处市中心,紧邻地铁3、4号线及市二医院地铁站、成都传媒大厦以及红星国际大厦,变形要求高,社会影响大;场地狭小,出土难度高。该项目场地总面积仅8231.21平方米,场地狭小,无法按正常工序设置一坡到底的马道,需采用多级转运、塔吊搬运等方式进行土方开挖。另外,场地位于成都市中心,人员密集,环保要求极高。

      面对复杂的项目周边环境,项目组结合场地地层特性及基坑支护结构特点,创新提出了网格化施工的新型施工工艺,将施工现场划分为四个工区,各工区形成独立作业面,以便在狭窄的场地内实现各道工序的交叉进行。由于该项目招标时确定为吊装出土,实施工程中发现,地处市中心,受文明施工、社会影响以及交通运输等多方条件限制,在三层环形内撑的支护体系下进行土方吊装施工,出土效率极低。为了提高出土效率,保障履约诚信,项目组组织多次专家论证,最后提出了采用马道出土和吊装出土相结合的联合出土方案,有效解决出土难这一问题。即在Ⅲ区**层内支撑上部设置马道,采用车辆直接下至基坑底部,运土的方式将Ⅰ区、Ⅱ区区域内的土方挖至-20.0米,通过马道运输土方;在运土车无法进入的范围内,采用吊放小型挖机到坑内作业,再由吊车直接从基坑内提升土斗至运土车的方式出土,如此有机联动配合施工,完成基坑土方的开挖以及调运工作。该方案充分利用了基坑内支撑体系的结构受力特点以及基坑的地形特征,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由于项目紧邻地铁三号线和四号线,基坑开挖完成后最深处为28.9米,超过地铁4号22m、3号17m的基础埋深,离地铁入口最近距离仅6.2米,必须尽快完成筏板基础浇筑,稳定基坑,确保地铁运行安全。然而,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基坑降水设计水位为22.70m这就意味着基坑开挖会有大量的积水,另外基坑内还有多处软弱下卧层,当基坑坑开挖到17.5m时护壁大量涌水且查找不到水源。经过多次现场查看和专题论证最终采取侧壁引流、坑内增加十口盲井抽排。

      项目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给浇筑也带来了很大挑战。要实现快速浇筑,常规施工方法至少需配置6至7台混凝土输送泵在基坑周围同时作业。但该项目地处市中心,被繁忙的道路、地铁及周边建筑“包围”,场地狭小,仅有一个出入口,最多只能通过两台混凝土输送泵运输,如按常规方法浇筑需200小时,不仅无法满足工期要求,筏板混凝土也存在安全隐患。如何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用两个浇筑点来快速进行混凝土浇筑,成为项目部重点解决的技术难题。经过对施工方案反复讨论和技术论证,最终决定采取搭设溜槽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这也是成都首例邻近双地铁的大型筏板基础浇筑作业。

    本次节点工期的顺利完成,大大提振了项目部人员的信心,提升了团队合作精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项目全体人员表示,将会一如既往完成接下来的任务,为建设优质工程不断努力奋斗!

电话:(028)85558669 传真:(028)85541971  邮编: 610041  邮箱: server@sanxinjianshe.com 地址: 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天府二街138号蜀都中心一期2号楼28层
版权所有:三信建设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支持:网站建设仕航软件 备案号:蜀ICP备14027577号-2/40_2.13